指导文件
NEWS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管理办法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为促进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精神,制定我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管理办法。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角色转换。

4.以课程为中心的理实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体。课程要按教学项目明确理论、一体化、实训比例,划分不清的不按一体化教学进行评估评价。

二、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企业员工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三、一体化师资要求

参照部颁一体化教师条件,我校能承担一体化任务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资质

1)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理论课和实习课都有二年以上的教学经历;

2)通过目标项目的教学、操作考核;

3)通用职业能力一体化课程教师需具有文科类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职称,或从教7年以上。

2、团队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和组织指派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以课程为单位成立课程(项目)组,设课程(项目)组长1人。

课程(项目)组长原则上由本课程领域骨干教师或带头人担任,主要职责:组织课程组成员修订实施性教学标准,讨论确定学期授课计划;组织集体备课;组织任课教师制定每次课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发《学生工作页》等教学资源;制定所需的场地建设及设备、材料计划;组织课程教学、批阅实训报告;组织评定一化课程成绩;报备一体化教学资料;参与一体化教学考评;培养一体化青年教师等。

3.师资配备:一体化教师的配备主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原则上以每班30名学生为界,30名学生以下配备2名教师,30名学生以上配备3名教师。

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

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分为专业一体化教改和课程一体化教改,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为规范教改的管理,对一体化教学做如下要求:

1.所有一体化教改专业(课程),均实行项目管理。各课程、专业须按立项表规定栏目,认真填报。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详见附件:一体化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表)。

2.一体化项目专业(课程)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授课计划,报教务处审批。

3.各项目组依据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组织开发专业一体化课程学材(工作页)及其辅助教学材料。经项目组长审批后试行。没有经过项目组长审批签字的工作页或教案,视为不合格,不得进入课堂。

4.一体化教学现场实行7S管理。做好现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实训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并将缺失或有故障的仪器设备情况当日内上报实训室管理人员,以便及时维修或置换。

5.各项目组每月30日前将一体化教改的工作页、课件或教案的纸质件和电子版本报教务科备案,保存过程材料,并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6.每学期结束前,各项目组须整理一体化教改的原始材料(含学生已完成的工作页、学生实验实训报告、教案/讲稿等),写出总结报告,一并上交教务处存查。

7.一体化课的考核采取现场听课、定期教学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重点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教学目标实现情况、上交教学资料情况等。

8.各项目组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试验教学,修改和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9.项目验收。项目组须提交课程教学标准、工作页、教案、项目总结等教研成果,向学校申请验收。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验收和教研成果评估工作。教研成果按学期提请验收,于教师放假前一周内提交相关材料。优秀教研成果将作为校本教材、资料在内部采用。

五、一体化课程奖励办法

按《牡丹江技师学院绩效考核办法》,采用教学目标奖形式奖励。

1.项目组长对本项目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教学目标奖提升50%,其他参与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教学目标奖提升20%,教改成果收入由项目组长支配;课程项目组目标奖兑现三个循环,第四个循环以后全部在原教学目标奖基础上提升20%

2.采用公共或他人资源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师,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的,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奖提升20%

3.目标奖在学期末统一结算,检查评估不合格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取消当期提升奖励。

4.此项奖励仅对专业学科中开展一体化教学部分课时,其他理论与实训课程按原标准执行。

六、学生成绩评定

学生一体化课程成绩日常学习任务成绩、学生互评成绩、期末考核课题成绩,分别按30%20%50%进行评定。每学期末由项目组组长将评定成绩交教务处。

1.每次实训项目结束,学生必须一周内提交实训报告,由任课教师批阅,并记载成绩。

2.教师应根据学生考勤、课堂表现、课题完成情况等评定每个同学的日常学习任务成绩,交项目组组长汇总、判定。

3.项目组长应组织实施操作技能测评期末考核(可在课内完成),并记成绩;

4.学生互评成绩由学生自己组织评判,教师审定。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正、副组长。由教务处负责全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同时,成立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家组,负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专业指导、技术咨询和考核评价。

2.政策保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教学和教师管理的配套措施,在教师考核、课酬标准、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中向一体化课程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3.经费支持。学校对教改试点专业(课程)给予适当经费支持,经批准立项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费用,由项目负责人临事临办,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八、一体化课程申报需上交材料

1.××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3.××课程一体化教材

4.××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5.××课程教学工作页

6.××课程一体化教案

7.××课程一体化教学场地条件

8.学生实验实训报告

   附件:一体化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表

 

                                     教育教学管理处

上一条:暂无下一篇:牡丹江技师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